“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不能吞东西、要靠胃管进食的日子有多痛苦!感谢三医院,让我摘掉了胃管、重新有了品尝各种滋味、感受幸福人生的机会!”1月28日,家住长沙天心区的彭姨将一面写有“吞咽医技超人 妙手回春仁心”的锦旗送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激动地表达着内心的感谢。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60岁的彭姨在去年8月查出患有“脑膜瘤”,并接受了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后由于脑神经受损,合并重度吞咽障碍和右侧周围性面神经炎,导致彭姨无法自主进食,连吞口水都会发生呛咳。就这样,彭姨只能用料理机将食物打成糊状,通过鼻饲管来解决进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彭姨非常焦虑,对食物的需求和病痛的折磨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
抱着一线希望,彭姨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吞咽康复治疗。
入院时系统的吞咽评估显示彭姨为重度的吞咽障碍(口腔期+咽期),环咽肌不开放。
康复医学科团队为彭姨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在加强营养管理的基础上,使用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冰水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气道保护手法治疗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等针对性训练,帮助她循序渐进地改善吞咽功能。
刚开始治疗时,彭姨每天都很焦虑,眉头总是紧紧皱起,一直没有松开过。康复医学科团队不断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她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彭姨的心态也逐渐改变,脸上逐渐露出笑容。
“吞下去了!我感受到了!”十次球囊扩张术后,环咽肌不开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彭姨已能吞下注水10毫升的球囊。针对这个情况,康复医学科团队决定拔除她长期留置的胃管,改为间歇性管饲。
没有了胃管的束缚,彭姨进食量增加,营养需求得到满足,舒适度也提高。不用每天带着“象鼻子”,彭姨焦虑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极大地缓解。
经过一个多月系统的康复治疗,之前吞咽唾液都会发生呛咳的彭姨已经可以在治疗师的全程监护下每餐经口进食100毫升糊状食物,并逐渐增加进食量,直至可以独立进行日常进食。
出院那天,彭姨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她说,她从未如此地感受到幸福甜美的滋味。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口腔、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
吞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常见于脑血管意外、头颈部癌症、脑外伤、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这些患者一般会采取鼻饲管进食。
然而长期置管可能造成反流,容易导致胃管压迫鼻、咽腔黏膜,有鼻腔损伤的风险;咽反射消失者还会增大口咽腔分泌物误吸的风险。多种疾病均可导致吞咽障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病变、口腔病变等。
因此,吞咽障碍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通过纤维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吞咽造影检查(VFSS)、球囊导管扩张术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帮助改善吞咽障碍、争取拔除胃管,让患者早日重拾对食物及美好生活的向往,重尝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