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专栏⑰丨郭思维:科研为盾 铸起守护患者用药的安全之门
发布时间:2023.02.24 00:00:00

自2014年进入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以来,她在临床药学及科研工作的岗位上已耕耘了9个年头,重点研究方向为临床耐药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个体化给药技术研究及抗感染新药早期研发中体外PK/PD研究。
心细如发,做医生合理用药的安全助手
在医改背景的新形势下,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在做好传统医院药学的主体——制剂和调剂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和临床用药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精准用药技术的研究推广。
作为其中一员,郭思维积极探索,在市级医疗机构中率先开发了13个抗感染药物的体内药物浓度检测方法,对临床近6000例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及调整,为临床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者提供基于个体血药浓度结果的精准用药保障,有效解决了药物使用不合理和临床疗效不佳的问题,获得临床医患一致好评。
去年5月,长沙72岁的王奶奶因肺部感染在家附近的医院住院治疗,期间使用了抗菌药物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用药两天后,王奶奶突然出现呼之不应、意识障碍,头部和四肢还会不自主地抖动,很快被转至长沙市第三医院。
医院为王奶奶组织了多学科会诊。作为临床药师的郭思维在查看情况后,根据老人既往患有糖尿病肾病、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结合治疗用药以及特殊人群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考虑王奶奶可能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脑病,建议抽血监测头孢吡肟药物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显示浓度明显高于正常范围,抗菌药物相关性脑病诊断明确!
考虑到王奶奶本身有肾功能不全,郭思维建议立刻停药并予以血液透析治疗,继续监测头孢吡肟血药浓度。2天后复查结果降至正常范围,王奶奶头部及四肢不自主抖动好转,听到呼唤后甚至能自行睁开眼睛,病情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穷幽极微,全身心投入享受科研过程
都说科研是一条荆棘丛生的漫长道路,但郭思维却醉心其中,怀揣着十足的勇气和百分的激情,不断攀岩着科研高山。


作为长沙市抗感染药物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骨干,她制定了抗感染新药早期研发过程中30余项标准操作规程,完善了抗感染药物体外药效学研究质量体系规范、抗感染新药PK/PD研究的质量体系规范及技术路线,填补了省内医疗机构在抗感染新药早期研发中体外PK/PD研究的空白,为国内知名药企提供了共5个抗感染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技术服务,努力实现了药学科研与临床的相辅相成。
作为科室的科研带教老师,郭思维主动承担科室进修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言传身教地影响着学生的科研态度与素养;她求知若渴,2015年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修,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她还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学习和培训,获得湖南省基本药物制度及临床能力培训结业证书、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师资培训证、长沙市特种设备操作培训证书、生物安全培训证书以及PCR操作证书等。


【人才评语】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药学部主管药师郭思维是我院第二届“十佳青年”、入选医院“青苗计划”,并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
在工作中,她勤奋努力,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具有极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在科研中,她笃志求真,坚持以科研为基础、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在带教中,她言传身教,春风化雨,以开放的学术胸襟、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员。相信郭思维可以在医院和学科平台的共同支持下,取得更高、更好的成绩!
——医院人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