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详细

新闻中心

世界高血压日丨从相识到相知,更要学会与高血压和谐共处

发布时间:2025.05.16 00:00:00

在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熟悉的陌生人”——高血压。它像潜伏在身体里的“无声杀手”,全球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却常因无症状被忽视。今天,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心血管内科与您聊聊,如何与高血压从相识、相知到和谐共处。

相识:揭开高血压的神秘面纱

高血压并非简单的血压升高,它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高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正常血压是维持生命的“动力”,而高血压却打破了这一平衡,让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壁承受异常压力。

肥胖、高盐饮食、长期熬夜、吸烟酗酒、遗传因素等,都是高血压的“帮凶”。更值得警惕的是,超半数患者初期毫无症状,等到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出现时,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可能已受到损伤。

相知:读懂高血压的“危险信号”

高血压的危害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期血压超标会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衰竭等严重疾病。当血压持续升高,心脏需加倍“工作”泵血,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脑血管因承受过高压力,容易破裂出血或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肾脏的微小动脉也会因高血压受损,影响过滤功能,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了解自身血压状况,是对抗高血压的第一步。建议成年人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高危人群,如超重、有家族病史、长期精神紧张者,应每月至少测量一次。同时,关注清晨血压、夜间血压等特殊时段数值,更能精准掌握血压波动规律。

共处:科学管理,与健康同行

与高血压共处,不是被动“忍受”,而是主动“出击”,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治疗,我们完全可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1. 生活方式是基础防线

饮食控盐: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腌制食品、加工零食,可以用香料、柠檬汁提味。

运动降压: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作息规律: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睡前1小时不使用电子设备。

 情绪管理:学会释放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避免长期焦虑、愤怒。

 2. 药物治疗是关键武器

确诊高血压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切不可凭感觉随意停药、减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应按医嘱维持治疗。同时,定期复诊,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3. 自我监测是安全保障

在家使用经过校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固定时间测量,记录血压值变化。若发现血压波动异常,如突然升高或降低,或出现头痛、视力模糊、心悸等症状,及时就医。

 高血压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我们完全能够与它和平共处,享受健康生活。这个世界高血压日,让我们从关注自身血压开始,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每一个小改变,都是对生命最好的呵护。

供稿:心血管内科三病室 沈俐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