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特种兵旅行?一文教你假期预防运动损伤
五一假期天气晴朗,是户外活动的好时间。徒步、登山、骑行、球类运动的爱好者做好准备在假期通过运动尽情释放压力;旅行爱好者则制定好了满满的打卡行程,计划通过“特种兵式”出行,用最少的时间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随着假期运动热情的高涨,运动损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骨科二十三病室(关节外科)主任周伟力表示,对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来说,突然增加运动量可能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肌肉拉伤和关节损伤等问题。如何科学运动?周伟力从运动前、中、后三个阶段开出“假期运动处方”,助您安全享受假期。
运动前:充分准备,降低风险
1. 评估身体状况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长期不运动者应遵循“10%原则”,每周运动量增幅不超过10%,避免突然加量。
2. 科学热身(5~10分钟)动态拉伸:如高抬腿、侧向摆腿、开合跳,激活肌肉和关节。
低强度有氧:慢跑、原地踏步等,提升心率和血液循环。
针对性激活:跑步前强化臀肌,深蹲前收紧核心,减少代偿性损伤。
3. 装备与环境选择运动鞋:选择防滑、支撑性强的鞋子(如登山鞋、跑鞋),减少足踝和膝盖冲击。
背包:使用背负系统良好的背包,分散肩背压力,必要时使用登山杖。
场地安全:避免湿滑、崎岖路面,儿童优先选择塑胶跑道或软质地活动。
运动中:科学控制,避免过度
1.正确姿势跑步:前脚掌着地,身体微前倾,步幅适中。球类运动:避免急停急转,减少膝关节压力。
2.分阶段适应徒步/登山时,每30分钟休息5分钟,逐步增加海拔和距离; 避免空腹或饱腹运动,餐后1—2小时再开始活动。
3.实时防护“五一”期间气温较高,注意补充电解质饮料,少量多次饮水。
运动后:恢复与养护。
1.放松与拉伸(10~15分钟)
静态拉伸:针对主要肌群(如大腿后侧、肩背),每个动作保持20~30秒。
泡沫轴按摩: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2.营养补充
运动后3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如乳清蛋白)和碳水化合物(如香蕉),加速肌肉修复。
3.冷热交替疗法
运动后24小时内冷敷肿胀部位(每次15分钟),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避免高强度对抗性运动,优先选择游泳、跳绳;运动中需成人监护。
中老年人:运动以太极拳、八段锦为主,避免深蹲、快速扭转动作;外出旅行徒步时可使用登山杖减轻膝关节压力。
“运动后或在旅途中不慎导致运动损伤,出现关节疼痛、肌肉拉伤等急性损伤,可采取POLICE原则应急处理。”周伟力解释,首选是(Protect)即保护,停止运动,避免二次损伤;然后是(Optimal Loading)即适当负重,指在非骨折情况下,缓慢活动保持关节功能;第三步为(Ice)冰敷,在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接着进行加压(Compression),使用弹性绷带包裹,避免过度压迫;最后是抬高(Elevation)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如果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未缓解,关节明显肿胀、畸形或活动受限,以及出现头晕、胸闷、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则需要立即就医。
周伟力提醒,假期运动的核心是“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切勿“报复性运动”,通过充分热身、合理强度控制、规范动作及及时恢复,可最大限度降低损伤风险。
供稿:骨科二十三病室 高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