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详细

新闻中心

假期出游 远离这些威胁皮肤健康的“不速之客”

发布时间:2025.05.06 00:00:00

户外踏青、海边度假探访山林……五一小长假到了,你是否已做好出行计划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专家提醒,立夏在即,气温升高,旅游和户外活动可能会遭遇这些“不速之客”,给我们的皮肤带来各种麻烦。

“红包刺客”:丘疹性荨麻疹

户外一天或露营归来,腿上突然冒出几个又红又肿的“红包”,奇痒无比,越抓越痒……别慌,这很可能是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俗称“虫咬皮炎”,是蚊虫、螨虫等叮咬后引起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红色丘疹,中心偶有小水疱,多呈线状或群集分布。

此时不要抓挠皮肤,避免继发感染,可进行冷敷止痒,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药膏治疗。

如何避免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张英博提醒,户外活动时最好穿浅色长袖衣裤,可在暴露的皮肤处适量使用驱虫剂;露营时帐篷要密封好,睡前检查床铺;户外活动回家后及时洗澡,换洗衣物进行高温洗涤。

“毒液”偷袭:隐翅虫皮炎

在民宿的露台上,或在茂密的花园里,随手拍死一只身边的小虫,第二天却发现皮肤出现条状红肿、水疱,像被“化学烧伤”了一样。其实你随手拍走的就是具有毒性的隐翅虫。 

 

张英博介绍,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体内含强酸性毒液,拍打虫体后毒液接触皮肤,引起线状或片状红斑、水疱。

不慎中招隐翅虫皮炎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处,早期可外用激素药膏涂抹于红斑水肿部位,或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于脓疱破损部位,皮肤严重者则需立即就医。

“在户外活动时或在夜间见到虫体爬行,轻轻吹走或拨落即可,切勿拍打。”张英博提醒,夜晚注意关好纱窗,减少灯光对隐翅虫的吸引;睡前检查床铺,可使用蚊帐进行防护。

神经“火警”:带状疱疹

连轴转的工作后终于迎来期待已久的假期,却突然感到神经牵扯痛,坐立难安;假期里四处游玩作息颠倒,几天后发现腰背部冒出成簇水疱……其实,这是由于疲劳、免疫力下降而诱发的带状疱疹。

 

张英博表示,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常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近期过度劳累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该病初期表现为单侧疼痛/灼热感,后出现群集水疱。罹患带状疱疹后千万不要硬抗,应及时就诊,在早期行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减轻症状,大大降低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即便是假期,也要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放纵而导致免疫力下降。”张英博提醒说。

“风团”突袭:荨麻疹

旅游在外,美食打卡是必备行程。然而品尝了当地美食后,全身突然冒出大片红色风团,形状各异,瘙痒难耐……小心,这可能是过敏引起的荨麻疹。

假期里进食平时鲜少食用的海鲜、热带水果,地域变换冷热交替,以及药物、感染等,都是荨麻疹的常见诱因,引起皮肤表面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起时消,瘙痒剧烈,可能伴血管性水肿(眼皮、嘴唇肿胀)。

此时应进行紧急处理:口服抗组胺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时立即就医,同时记录可疑诱因,避免日后再次接触。

 阳光“陷阱”:日光性皮炎

白天旅游日光下沐浴,晚上皮肤火辣辣地疼和痒,第二天开始脱皮,这是咋啦?

 

别怀疑,这是“中招”了日光性皮炎,即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反应。

马上就要进入紫外线强烈的夏季。五一出游,市民朋友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穿长袖衣裤(以浅色为佳)、戴草帽等,预防日光性皮炎;紫外线过敏性体质者更要少食或不食菠菜、油菜、荠菜、苋菜、马齿苋、芹菜、芒果、柠檬、菠萝等光敏性食物,避免感光性物质在体内积蓄,因为这些感光性物质积蓄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在阳光作用下无法正常代谢,从而产生皮肤的过敏反应。

在外出游玩后如果出现皮肤红肿、痒痛等晒伤表现,可采取冷敷的方法来缓解,避免撕扯脱皮部位;经过紧急处理后仍未能好转,需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

最后,长沙市第三医院皮肤科整理了一份五一假期出游皮肤健康小贴士:

1. 旅行药包清单: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外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防晒霜+晒后修复乳

2.饮食注意:过敏体质者慎食陌生食材,光敏感人群少食香菜、芹菜、柠檬等光敏性食物。

3.作息建议: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悦,压力也是皮肤问题诱因。

4.紧急情况:出现大面积皮疹、发热、呼吸困难等立即就医;怀疑带状疱疹尽早到皮肤科就诊

  

供稿:皮肤科 王珺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