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免疫周丨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 让免疫力为健康护航
“最近老休息不好,感觉免疫力下降了,特别容易生病,可以开点什么药调理一下吗?”在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患者和市民关于提高免疫力的咨询。
免疫力是什么?调节免疫的药物有哪些?使用起来又有什么注意事项?
今年4月最后一周是第51个世界免疫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药学部带您了解免疫力及免疫调节药物。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外能抵抗细菌、病毒等异物的入侵,内能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细胞。它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免疫系统,发挥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免疫调控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生物或病毒的侵袭,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各部分会依据机制互相合作、制约,按部就班地把大部分“坏分子”清理掉。一旦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这个“防火墙”就失灵了,甚至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免疫力太弱时,本该干活的“安保”系统休息了,该清除的入侵者没人管理,就会不断聚集,变本加厉地搞破坏。此时,身体就会出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各种疾病,比如频繁感冒生病、受点小伤就容易感染。肿瘤也会在监视它的“警察”睡着后,毫无顾忌地生长。
免疫力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会出现“敌我不分”的情况,误伤人体正常细胞,容易出现过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在遭遇新冠病毒感染时,身体也可能因过强的免疫反应,形成“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组织器官严重损伤。
免疫调节剂是一类药物,它们可以调整免疫系统的活动,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更有效地抵抗疾病,或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减少免疫系统的过度活动。
免疫调节剂主要分为免疫增强剂、免疫抑制剂两大类。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帮助身体抵抗感染。免疫抑制剂则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们通过减少免疫系统的活动来减轻症状和防止疾病进展。
但免疫调节剂并不是神药,并不能包治百病,同时,是药三分毒,也必然伴随着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时应遵医嘱并关注其禁忌证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及其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汇总如下表。
一、免疫增强剂
分类 |
代表药物 |
主要适应症 |
注意事项 |
免疫产物 |
胸腺肽类 |
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 慢性感染,如乙肝、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
常见注射部位红肿、皮疹、发热等 需皮试,极少数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 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禁用 |
干扰素类 (重组人干扰素α-1b) |
抗病毒感染,如慢性乙肝、丙肝 抗肿瘤治疗,如白血病、黑色素瘤 免疫调节,如多发性硬化症 |
常见发热、流感样症状 癫痫、心脏病患者禁用 |
|
免疫球蛋白类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
免疫缺陷疾病,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重症感染 自身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 |
输注过快可致发热、头痛、恶心,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罕见) 过敏、IgA缺乏者禁用,血液制品感染风险 |
|
生物制剂 |
卡介菌多糖核酸 |
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
常见注射部位疼痛、硬结 禁用于急性传染病(麻疹、中耳炎) |
化学合成药 |
匹多莫德 |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常见胃肠道不适、头痛 3岁以下禁用,长期使用风险不明确 |
中药提取物 |
黄芪多糖 |
慢性感染 肿瘤辅助治疗 |
过量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过敏体质者慎用 |
二、免疫抑制剂
分类 |
代表药物 |
主要适应症 |
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 |
泼尼松 |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器官移植抗排斥 重症过敏反应 |
长期使用易导致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消化道溃疡; 需逐渐减量,避免骤停 |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
环孢素 |
器官移植抗排斥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 |
需监测血药浓度;肾毒性、肝毒性常见;避免与唑类抗真菌药联用 |
mTOR抑制剂 |
西罗莫司 |
器官移植抗排斥、银屑病、抗肿瘤 |
常见高脂血症、口腔溃疡;避免与环孢素联用(加重肾毒性) |
抗代谢药 |
硫唑嘌呤 |
器官移植抗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 |
常见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肝毒性;硫唑嘌呤需避免紫外线(皮肤癌风险) |
生物制剂 |
巴利昔单抗 |
器官移植抗排斥、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瘤、 |
常见便秘、尿路感染、高血压;首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发热、寒战) |
中药提取物 |
雷公藤多苷 |
类风湿关节炎、狼疮性肾炎、银屑病 |
需监测肝肾功能;雷公藤多苷可能致月经紊乱、精子减少 |
免疫调节除了药物的使用,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对人体免疫起到重要影响,比如饮食、作息、运动等,需要多方面作用维持。让我们保护好免疫力,也让免疫力保护好我们!
供稿:药学部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