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流平台 医患互动 详细

交流平台

锦旗背后的故事丨不远千里 医患情缘“试验”牵

发布时间:2024.10.14 00:00:00
“我现在晚上咳嗽越来越少了,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是你们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与暖心关怀让我对治疗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近日,远在山西的药物临床研究志愿者贾先生千里迢迢来到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只为践行自己的承诺——为药物临床研究病房医护人员送上一面鲜红的锦旗,再亲口道一句感谢。
这面让贾先生不远千里送来的锦旗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2024年以来,长沙市第三医院药物临床研究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携手开展了一项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雾化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虽然慢阻肺发病率高,患者很多,但这项临床研究对志愿者入选标准要求严格,很少有志愿者能满足要求入选本研究项目。
一个偶然的机会,慢阻肺患者贾先生看到了临床研究招募信息,简单对照了一下入选标准,发现自己基本符合条件。贾先生患病多年,反复发作的气促和呼吸困难让他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多次住院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贾先生想通过参加临床研究,获得试用新药的机会,让困扰自己多年的疾病有转机,于是立即与临床研究招募方取得了联系。招募方也诚挚邀请贾先生来国家临床药物试验认定机构——长沙市第三医院参加筛选。
但贾先生身在山西,来长沙一趟不仅路途遥远,舟车劳顿,而且参加该项目需住院10余天,人生地不熟,贾先生顾虑重重,不仅忧心水土不服,也担心研究项目的日子单调枯燥难熬,因此迟迟未能下决心。
得知贾先生的顾虑后,药物临床研究病房主任张平立即为他开放绿色通道,积极协调安排住宿,并制定个体化食谱,在不违反研究方案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贾先生饮食上的要求。医护人员的热情周到让贾先生打消所有顾虑,安心地踏上南下的火车。8月中旬,经过严格的筛选,贾先生符合项目入选的所有要求,成功入组并成为全国首例入组该项目的志愿者。
然而入组后,在最重要的雾化给药环节上又遇上了难题。雾化药物不同于口服药简单吞咽,需要志愿者高度地配合,雾化时间也比较长。贾先生年过50,接受能力较弱,医护人员就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贾先生使用雾化装置。
经过不断的培训、示范、指导,贾先生不仅学会了配合雾化装置,也从开始的畏难,到逐渐适应了给药流程。无论是雾化吸药,还是进行心电图、肺功能等各项检查,贾先生都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医护人员每日耐心询问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事无巨细地解答贾先生的各种疑问,还陪他聊天、做小游戏丰富项目研究期间单调枯燥的生活;医护人员每日督促贾先生适当活动,适当多饮温水,宣教健康知识,也会让食堂不定时为贾先生准备山西口味的饭菜,让贾先生深切感受到了医护团队的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
朝夕相处间,贾先生逐渐和医护人员打成了一片,研究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更可喜的是,因为项目进展顺利,贾先生咳嗽减少、气促缓解,病情也得到明显好转。
不知不觉间,10余天的项目研究生活就结束了。离院当天贾先生对医护人员恋恋不舍,答应一定会回来看大家。
“医生心系患者品德高,护士热情服务暖人心。”锦旗上朴实的字句,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贾先生对长沙市第三医院药物临床研究病房医护团队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的认可。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物临床研究病房始终关注志愿者的需求与感受,致力于为志愿者提供人性化管理与服务。科室将继续提升“卓越管理,让志愿者更安全;卓越护理,让志愿者更舒适”的卓越服务内涵,与更多志愿者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供稿:药物临床研究病房 刘娜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