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嫌8天小长假时间过得太快,7天工作日会让你知道时间过得有多漫长。”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已经结束,大家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状态中。从“放飞自我”到“正襟危坐”,不少网友都觉得难以适应。
除了情绪焦虑、烦躁外,不少人还出现了疲倦、失眠、胃口欠佳和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这些负面情绪被网友统称为“节后综合症”。
长沙市第三医院精神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罗星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节后综合症”只是一种普遍出现的现象,临床上暂时没有关于其正式的诊断。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这些负面情绪?罗星给出了答案。
22岁女孩节后彻夜失眠、无心工作
“我现在每天白天心烦,晚上失眠,真的吃不消了,简直快要崩溃了!”近日,22岁的小梦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节后综合症”的情况。
小梦(化名)是北方人,三年前来到广东工作。由于路途遥远,小梦一般只在春节假期回到老家看望家人。
“想着这次中秋和国庆的假期很长,就提前买好了票回老家。”距离小梦上次回家,已经有足足9个月。陪伴老人吃团圆饭、和许久未见的小学朋友聚会,小梦在家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假期。
10月6日返回广东后,小梦开始失眠,“只能整夜干瞪眼,好几天没睡好了。”晚上失眠,白天在单位也总是没精神,什么事都不想做,小梦感觉自己都快崩溃了。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节后综合症”发现,相关笔记呈现1万余条。此外,“节后第一天上班”这一话题词也登上了热门。“刚上完2天班,发现明天才是周一。”“现状就是精神失常,生无可恋。”……相关笔记下,网友的讨论度也热烈非凡。
心理专家支招应对“节后综合症”
“度过一个比较松弛的假期后再回来上班,身心有些短暂不适应这很正常。”罗星介绍,“节后综合症”并不是一种临床上的心理疾病,类似的说法还有“考前综合症”“退休综合症”,分别高发于近期有重大考试的人群和即将退休的中年人。
一般来说,“节后综合症”通常表现为疲劳困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下降,情绪应激者可能伴有一些生理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头晕恶心、腹胀腹痛、失眠、心烦易怒等。
“首先我们要允许自己出现正常的焦虑。”罗星提到,应对“节后综合症”可以给自己设立一个缓冲期,让我们的作息、心理慢慢地调整回正常的工作状态,“缓冲期内,也不必因为自己略显消极的状态而忧愁,安然接受就好。”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接诊过因为无法适应假期后工作的患者。”罗星表示,大部分“节后综合症”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缓解,“一般一到两周”。超过两周,如果自己生理和心理不舒服的状态仍然存在,并对生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如何避免“节后综合症”反复出现?
罗星给出几点建议:
1.舒缓肠胃。假期期间往往伴随着大鱼大肉,肠胃负担比较重。假期结束后,可以选择一些清淡的饮食,多喝水,促进胃肠道正常的新陈代谢。
2.调整作息。找时间补足睡眠,合理地安排起居时间,让生活节奏重新回到规律的状态。
3.收拾整理。假期许多人选择外出旅游或者在家中朋友聚会,生活环境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在假期快结束的时候,可以对房间进行清扫和整理,整洁的生活环境可以平复我们的焦虑,为后续的工作做好准备。
4.适当运动。可以做一些情绪舒缓的活动,比如听音乐、散步、慢跑、阅读、瑜伽等活动,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能让我们内心平静下来。
5.列计划清单。在假期结束之时,对之后可能要做的工作用列表的形式写下来,帮助返工后从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