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示公告 人才专栏 详细

公示公告

长沙市第三医院蒋明辉等15名医护人员获长沙市优秀卫健人才表彰

发布时间:2024.12.20 00:00:00 来源部门:医务部、宣传部
作者: 范磊、戴婧
12月12日,长沙市举办名医讲堂,活动中,对长沙市优秀卫健人才进行选树表彰。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蒋明辉获“长沙市名医”荣誉称号,刘峰、余慧、汪玲、周永、吴樱获“长沙市骨干医师”荣誉称号,周巧、张翠娥、喻建芳、刘湘君、许琴、杨晓娟、石良、陈仙霞、胡曙荣获“长沙市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蒋明辉(右三)上台领取证书
 
刘峰(右四)作为我院“长沙市骨干医师”代表上台领取证书
 
周巧(右四)作为我院“长沙市优秀护士”代表上台领取证书
医院近年来筑巢引凤,注重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青年骨干等多层次人才的培养,以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学科实力得到较大提升。15名优秀医护人员的入选,彰显了我院作为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人才储备实力。
“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长沙市第三医院始终坚持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为己任,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
长沙市名医:蒋明辉
 
专注脊柱微创,追求精益求精
在骨科各大分支中,脊柱外科是最“惊险”的领域,也正是骨科二十二病室(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蒋明辉所主攻的领域。
他深知,传统开放手术虽能解决病痛,但创伤大、恢复慢的弊端让患者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于是,他致力于将微创理念与脊柱外科的精细操作完美融合,力求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无论是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还是复杂的脊柱畸形,他都能凭借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制定出个性化、精准化的微创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术后迅速恢复。
在他的心中,显微镜和内镜如同延长的眼睛,精准地导航于错综复杂的脊柱结构之中;而精细的微创手术器械,则如同他的灵巧手指,顷刻间,即可解除患者的顽疾。
3D打印技术革新脊柱外科治疗
在省内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巨匠雷青教授的带领下,蒋明辉巧妙地将3D打印技术引入脊柱外科领域。
这一技术为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帮助他更深入地理解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计划,同时也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了直观、易懂的病情解释工具,增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在面对多例常规技术无法满足治疗需求的患者时,蒋明辉利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生命之柱”——3D打印个性化金属假体,不仅完美复刻了患者脊柱的复杂结构,更在强度、耐用性和生物相容性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借助3D打印技术的辅助,实现更加精细、安全、有效地治疗。
医者之道,以德为先
蒋明辉不仅技术高超,更有着一颗仁爱之心。“对病人好”不仅是同事的评价,也是来找他看病的患者的共同体会。
他深知,每一位走进医院的患者背后,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重托。因此,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话,仔细分析每一张影像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用温暖的笑容缓解患者的焦虑与不安。在他的治疗下,无数患者重拾健康,重拾信心,重返社会。
 
长沙市骨干医师:刘峰
 
从“木匠”到“六边形”医生 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微创骨科之路
创伤骨科收治的大多是因外伤导致骨骼及其表面的皮肤组织、软组织、肌肉组织、血管和神经组织损伤的病患。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骨科医生犹如木匠,在骨折患者的腿上切开一个大口子,用钢板和螺丝将断了的骨头拼接起来,而刘峰想改变这种现状,他正在钻研,如何利用目前先进的数字骨科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以最小的切口、最少的耗材,准确地实现骨折闭合复位及微创螺钉固定。
为此,刘峰深耕临床科研,主持两项省级“微创骨科”相关课题;奔赴国内外顶级医院深造,成为同时能熟练运用传统透视微创、关节镜下微创、超声引导下微创、数字骨科微创及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的“六边形”医生,今年更在国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下微创拇外翻矫形手术。
一位年轻患者因不慎扭伤导致右脚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按传统手术方法,需要在右脚脚背切开一个长3-4厘米的切口进行复位,骨折块固定后还要对深部组织进行剥离,术后易留有切口慢性疼痛。
想要微创手术,刘峰面临着两大难以攻克的难关:患者跖骨骨折块小于0.6立方厘米,而微创固定的空心螺钉约0.3厘米粗细,如果要经皮微创固定骨块,螺钉一定要准确地从黄豆大小的骨块中央通过,稍有偏差将导致骨块碎裂;再加上患者此处骨折为撕脱骨折,骨折块受韧带牵拉移位,想要闭合复位,手术中医生的置钉方向必须保持与骨折移位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刘峰和团队经过讨论,制定了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微创骨折复位固定的手术方案,仅通过一个0.4厘米大小的切口,“快、稳、准”地对骨折实施了置钉固定,手术仅用时30分钟,骨折解剖复位,几乎无出血。
所谓工匠精神 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
创伤骨科具有病情急、伤情重、并发症多、救治复杂等特点,往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寻出最优的“微创”治疗方案。就算是半夜接到急诊病人,刘峰也会利用器械消毒的1-2小时间隙使用计算机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骨折特点做一次术前模拟、复原手术过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刘峰看来,这便是工匠精神的实质。
 
长沙市骨干医师:余慧
 
患者的评价,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7年来余慧一直工作在老年病科临床一线。她牢记“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校训精神,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两年前,年过八旬的王爹爹因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普通外科。由于老人合并有多种严重的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老人十分痛苦、家属更加着急。
作为会诊医师,余慧每天都会去外科病房看望王爹爹,根据他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用药,安抚老人及家属的情绪。外科情况稳定后,王爹爹转入了老年病科,余慧为他细致地制定了治疗方案,除了日常查房外,她坚持每天来到床旁,陪老人聊天进行心理疏导,排解他对疾病的焦虑。
在余慧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王爹爹顺利康复。出院后,王爹爹请老伴专程赶到医院,给余慧送来一张老人的照片做纪念,并在照片上亲笔写下评价与赠语:“人民心中的好医生,老年人的贴心人”。余慧说,这个评价太高,她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但守护银龄的初心不改
老年患者具有多病共存、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病患?余慧的答案是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她先后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和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访学,担任湖南省老年医学会老年综合征分会副主任青年委员、湖南省女医师协会肠道微生态健康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女医师协会老年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与大数据研究分会委员,长沙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及秘书。
多年的学习和临床的积淀,让余慧很好地掌握了老年病科各系统疑难危急重症的分析判断处理能力,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危急重症的诊治能力。从学科技术骨干、内科教研室秘书、诊断教研室秘书,到长沙市基层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导中心专家,和如今的科室负责人,肩上的责任越来越大,但余慧初心不改。她将继续努力,加强专业知识素养,为守护银龄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沙市骨干医师:汪玲
 
勤思实干 努力为患者提供多一个选项、多一种可能
完成学业、进入医院后,汪玲很快成长起来,熟悉临床业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她尤其善于思考如何突破临床技术瓶颈、解决复杂问题。
一位年轻患者因咬硬物致磨牙裂开,按照传统治疗方法,需要拔除患牙后再镶假牙。然而这位患者却无法接受,反复向他的接诊医生——汪玲询问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为此,汪玲翻阅了大量专业书籍、期刊论文,提出可以尝试将他的智齿移植到患牙的位置,以充当磨牙的作用。在反复查证可行性、操作流程、治疗计划、长期预后评估后,汪玲决定采用患者本人的智齿在数字化和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移植到患牙区:如果能够成功,智齿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患者对自己的牙齿也更容易接受;即使失败了,智齿拔掉,患者也没有太大损失。
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如今,6年过去了,那位患者的智齿一直在磨牙区正常行使着咀嚼功能。心存感激的患者多次来医院表达他的谢意,感谢汪玲“变废为宝”,让他的智齿得到了有效利用。
实践出真知。在完成了大量自体牙移植病例后,汪玲结合理论知识并将工作经验加以总结,撰写了论文《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在自体牙移植术的应用》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每遇到适合牙移植的患者,她都会多提供一个选项,多一种可能。
投身公益 致力让更多人远离口腔疾病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外,汪玲还积极参与了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服务。她经常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为群众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活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从而远离口腔疾病的困扰。
 
长沙市骨干医师:周永
 
因为热爱 他“修炼”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
相比于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一些老专家,十七年的从业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但因为对超声技术的钻研和热爱,周永不断探索和追寻超声与病理的一致性,“修炼”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得到患者和同仁的一致认可。
2019年,一名年轻患者因额头上长了一个“坨”而来医院检查,医师发现,患者额部的肿瘤把颅骨都给“啃噬”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于是请周永会诊。周永根据超声图像的特征,大胆地做出了“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而随后的手术病理结果也证实了周永的精准判断。正因为发现及时,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湘潭县的李先生在当地医院发现“阑尾炎”而住进了长沙市第三医院。完善入院检查时,周永发现其阑尾没有肿大,不符合阑尾炎的超声表现;反而结肠肝曲、横结肠中段、结肠脾曲均发现有占位性病变,高度怀疑多发性结肠癌,也就是大肠里面长了3个肿瘤。
这一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而进一步的结肠镜、手术和病理均证实了他的准确判断,这也为李先生的正确治疗指明了方向。
喜欢“多看一眼” 不放过疾病的“蛛丝马迹”
周永说,平时工作中他喜欢“多看一眼”,只要有阳性发现,就算患者的检查部位没有涵盖病变部位,他也会免费检查并附上自己的意见。
在给祝先生检查腹部时,周永发现其前列腺后方似有一个实性结节,马上想到直肠癌的可能,建议其肠镜检查,最终证实祝先生确为直肠癌;退休职工熊爷爷在检查时无意间说了一句“消化不好,胃胀,还贫血”,周永马上主动免费为他加做胃部超声,发现其胃癌的可能性很大进而提出下一步建议,帮助熊爷爷及时发现胃癌并尽早干预。
作为一名影像医师,工作繁重并非夸大其词,加班加点更是习以为常,但每每看到患者明确诊断、转危为安,成就的喜悦支撑周永度过了无数个平凡的日日夜夜。
医生,两个平凡的字眼,却异常神圣。自踏入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周永便许下铮铮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他就会在患者身边。
 
长沙市骨干医师:吴樱
 
医生职业最闪亮的部分——带给患者新生的勇气和力量
刚刚毕业进入医院之初,吴樱就遇见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位年过50、离异且没有孩子的女性,被诊断为卵巢癌晚期的她对生活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希望。年轻的吴樱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作为医生,治疗的远不止是患者身体上的病痛。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吴樱认真聆听、悉心安慰、用心鼓励。患者没有家人照顾,吴樱就经常自掏腰包,买来肉汤帮她补充营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和心理辅导,患者不仅接受了手术和化疗,更重要的是,她的笑容回来了,有了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
吴樱说,那一刻她看到了医生职业最闪亮的部分——给予患者新生的勇气和力量。
一个又一个患者康复出院,是我最大的满足与幸福
一次夜班中,一位26岁、孕34周的孕妇因突发腹痛和阴道流血由急诊120送到科室。值班的吴樱检查后诊断为胎盘早剥,由于失血过多,患者已是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胎儿在宫内已经死亡,母亲生命危在旦夕,需要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
情况紧急,医院立即启动院级多学科团队对孕妇进行抢救,吴樱与多学科团队一起在手术室连续奋战4小时,不仅把这位年轻女子从生命的悬崖边拉了回来,更保留她的子宫,保全了她成为妈妈的希望。吴樱知道,这就是她选择成为一名战斗在生命前线的医生的意义。
除了临床工作、学生带教,吴樱还随湖南省第5批短期援藏队远赴西藏贡嘎开展医疗援助,深入社区坐诊以及开展妇科疾病筛查,她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收获了、成长了,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更多的是来自患者的感激和信任。每当看到一个又一个患者康复出院,她都会感到莫大的满足和幸福。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