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好传承丨医者仁心 家风传承
2025年3月,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卫健系统2025年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暨“好家风·好传承”主题活动,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围绕“家风助廉”主题,以分享家风故事、诵读优秀家风家训经典著作、家风家教实践体验等形式,不断拓展廉洁教育载体、丰富家风建设路径,筑牢防腐倡廉“家庭防线”,以廉洁家风涵养时代新风。
自3月20日起,我们将通过“好家风·好传承”栏目,精选发表各党支部党员、职工讲述的家风故事,展现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以及家人默默付出、全力支持的温暖故事,持续推进清廉医院建设。
医者仁心 家风传承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急诊室的灯光格外刺眼。我站在手术室外,看着舅舅疲惫的身影从里面走出来。他的白大褂上还沾着血迹,脸上写满了倦意,但眼神依然坚定。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舅舅抢救病人的场景,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医者仁心”这四个字的分量。
舅舅是县医院的外科主任,从我记事起,他就总是忙得脚不沾地。“记住,做医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救人。”这是舅舅常对我说的话。在我们家,这不仅仅是一句家训,更是代代相传的信仰。
我的曾祖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祖父是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到了舅舅这一代,他成为县医院的外科专家。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
记得有一次,舅舅接诊了一位家境贫困的老人。老人需要做手术,但凑不齐手术费。舅舅二话不说,不仅减免了部分费用,还号召科室的同事捐款。手术很成功,老人康复后,特意送来一篮子自家种的蔬菜。舅舅收下了,却悄悄把钱塞进了菜篮里。
“医者父母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是舅舅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话。这本笔记本后来传给了我,里面记录着各种疑难病例和手术心得,字里行间都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学的热爱。
如今,我也穿上了白大褂,成为医院电生理科的一名主治医师。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舅舅的话,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夜,想起他疲惫却坚定的眼神。这份家训,这份传承,不仅让我懂得了医者的责任,更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从医。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这是我的家训,是我的信仰,是我愿意用一生去守护的初心。医者仁心,不仅是对病人的承诺,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份家训,我会继续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胡泽宇舅舅(右二)正在做手术